NG项目文章|重磅!花生泛基因组破译”大籽粒”基因密码,提供花生高产育种新策略!
2025年4月28日,河南农业大学殷冬梅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题为“Pangenome analysis reveals structural variation associated with seed size and weight traits in peanut”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绘制了高质量花生泛基因组图谱,涵盖了2个二倍体野生种、2个四倍体野生种和4个四倍体栽培种。通过分析269份不同种子大小材料的重测序数据,鉴定出与种子性状相关的结构变异(SVs)。该研究为未来花生基因组学辅助改良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思路。希望组为本研究提供了基因组denovo测序和组装注释服务。
研究背景
结果与分析
为探究花生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该研究收集了269份花生种质(32份二倍体野生种、8份四倍体野生种、155份四倍体栽培地方品种、67份四倍体改良种质和7份未分类种质),覆盖广泛地理分布(图1)。通过将测序数据比对至参考基因组并进行变异检测,获得5,989,854个高质量SNPs。系统发育和主成分分析(PCA)显示,野生和栽培花生种质存在明显分化,在驯化过程中,花生种子大小和重量显著增加。此外,研究发现 A、B 亚基因组在遗传多样性和进化上存在差异,表明驯化过程中A、B亚基因组存在不对称性。ADMIXTURE群体结构分析显示,栽培花生可能直接起源于野生异源四倍体祖先(图1)。
图1 269个野生和栽培花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该研究选取8个具有不同荚果大小的代表性花生种质构建高质量泛基因组,包括2个已发表基因组和6个新测序基因组(1个AA二倍体野生种、2个AABB四倍体野生种、1个AABB四倍体地方品种和2个AABB四倍体改良种)。研究通过整合Nanopore超长、PacBio HiFi和Hi-C技术,采用NextDenovo和HiC-Pro方法对6个种质进行从头组装。新测序的 6 个品种基因组质量高,其连续性和完整性均优于已发表版本。
图2 花生的基因水平泛基因组分析
10-16%与基因区域重叠,15-30%位于基因上下游3,000 bp内,40-80% 与重复序列共定位,主要为长末端重复序列(LTR)。表达调控验证:在启动子和外显子区(而非下游区)的SV显著影响基因表达。该研究重点分析了具有最大荚果的表型极端材料ZP06,发现结构变异通过多种机制影响基因功能(图3),包括直接改变基因结构、调控表达水平等,进而参与产量和抗病性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形成。
图3 结构变异和基因表达分析
为解析基因组变异如何影响驯化过程中的基因功能,研究团队通过野生种与地方品种间的全基因组选择清除分析,发现不同染色体区域承受的选择压力存在显著差异。在改良种选育过程中,B亚基因组受选择区域是A亚基因组的2倍 。另外研究鉴定出1,335个与驯化相关SVs,这些变异涉及329个功能基因。其中A、B 亚基因组中与驯化相关的基因在功能上存在差异。同时研究还鉴定出19个与果实大小或抗病性等性状相关的基因,例如,CRK26基因中629 bp的缺失在野生种中更常见;NTF6(调控果实大小)和FBRL2(抗病相关)组成的串联单元在不同花生品种中存在拷贝数变异(图4)。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花生驯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图4 花生驯化过程中的全基因组选择事件
研究团队鉴定出117个与种子重量相关的SVs,通过SV-GWAS分析,在chr.3上定位到一个极显著SV位点,位于AhCKX6 基因的 3′ – UTR 区域。该基因编码细胞分裂素氧化酶 / 脱氢酶(CKX),参与细胞分裂调控。研究发现在大籽粒种质的AhCKX6基因3′-UTR区存在两段特异性插入,而在所有的61份野生种均缺失该插入,基于此,研究提出3′-UTR区的插入通过以下途径调控种子发育:降低AhCKX6基因表达水平,减少细胞分裂素降解,促进其积累,增强早期细胞分裂活性,最终导致种子体积增大(图5)。
图5 CKX6基因结构变异调控种子发育的分子机制
作为影响谷物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种子大小的遗传调控机制备受关注。研究鉴定出73个与种子大小显著相关的SVs。其中AhARF2-2基因的外显子SV与种子长度和百粒重显著相关。在超大籽粒品种ZP06中,AhARF2-2基因在第12外显子存在275 bp缺失和7 bp插入,导致AUX/IAA结构域丢失,功能改变。基于此,研究团队提出了AhARF2-2调控花生籽粒大小的分子模型:AhARF2-2通过C端AUX/IAA域与AhIAA13相互作用,生长素信号触发AhARF2-2释放并招募TPL抑制AhGRF5表达,进而影响种子大小。然而,在大籽粒品种中,AhARF2-2无法正常与AhIAA13和TPL相互作用,导致对AhGRF5的抑制减弱,从而促进种子膨大(图6)。
图6 AhARF2-2负调控种子大小
总 结
本研究通过整合8个高质量基因组及269份不同种子大小的花生种质重测序数据,成功构建了全面的花生泛基因组,全面解析了花生基因组变异,为花生种子大小和重量等关键农艺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为分子育种提供了新靶点。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8-025-0217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