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病原体来袭,看Nanopore如何接招!
最近Nanopore测序技术接连被应用于牲畜、作物的病原体组学分析、物种鉴定、血清分型、进化研究中,组学君就整理了一下,正好和大家分享ONT对于致病性微生物有哪些用武之地。
结果概述
对于4074,质控后得到了580,932条ONT 1D reads,而Illumina则产出了10,478,015条双端reads。对ONT reads组装并使用Illumina reads成环、校正后,得到了一条2.32Mb的contig,且和NCBI上下载的PacBio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很高,只发现编码限制性内切酶亚基S的两个基因在5’末端区域有重排(见图1)。研究还发现了一段5Kb、包含5个基因的序列高度分化。经比较,使用ONT辅以Illumina得到的所有的基因都十分完整,还与NCBI上下载到的454测序数据完全一致。
图1 ONT/Illumina和PacBio组装的大叶性肺炎放线杆菌基因组对照
4074的结果证实ONT数据从头组装结合Illumina数据polishing是成功的,因此研究又将该方法应用到9953上,经过滤后获得了721,267个1D ONT reads和5,367,150个双端Illumina reads,组装出的环状基因组为2.26Mb,平均GC含量39.7%。正如预期,其与305、202序列相似度极高,而与4074则有较多差异(见图2,由内到外依次为Kb标尺、平均GC含量、GC偏离以及202、305、4074基因组,同源区域着色表示)。
图2 猪肺炎放线杆菌9953环状基因组
9953、305、4074和202四菌株共有1523个直系同源基因簇(COGs),其中1507个都是单拷贝的,说明在成种以前没有发生基因组复制事件。研究还发现较之4074,两种小放线杆菌202和305共享130个额外的COGs,表明两者之间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有趣的是,只在9953和4074中发现的大部分COGs都划为了脂多糖(LPS)簇,高度类似于大叶性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1,9和11 LPS簇的基因结构,这也许可以解释其和抗4074血清的交叉反应(指原文简介中提到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模拟大叶性肺炎放线杆菌主要的抗原因子,在血清测试中造成了交叉反应,可能导致了不必要的猪群抗菌治疗)。
研究证实了9953和202中都存在一个完整的apxIICABD操作子,还对小肺炎杆菌-肺炎放线杆菌复合物和大叶性肺炎放线杆菌发酵乳糖、棉子糖、海藻糖和甘露醇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四种菌相同相异的转座元件、CRISPR/Cas系统以及整合的噬菌体。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和DNA模拟杂交证实了9953和202同属于一个新的物种,并且与小放线杆菌亲缘关系很近。菌种的准确分类有益于猪胸膜肺炎的诊断和控制。
该研究亮点在于用ONT结合Illumina首次获得了完整、高精度的猪肺炎放线杆菌基因组,并与大叶性肺炎放线杆菌和小放线杆菌基因组进行比较证实了猪肺炎放线杆菌是与小放线杆菌近缘的新种,其对于猪肺炎的诊疗可谓意义重大,同时也说明了ONT平台对于鉴定非常近缘物种的能力。
除了猪胸膜肺炎相关的病原体,还有种口蹄疫病毒(FMDV)也是牲畜业经济损失的重要源头。FMDV属于猪瘟病毒科,主要感染偶蹄动物,有O、A、C、SAT1、SAT2、SAT3(即南非1、2、3型)和Asia1(亚洲1型)7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无交叉保护,也就是说感染了其中一型还是可感染另一型,因此快速分型对于病毒控制尤为关键。
传统分型法繁琐耗时,本研究则开发了一套基于Nanopore测序和离线BLAST搜索的新型流程,5小时搞定RNA提取、反转录、双链合成、barcoding及测序分析,一起来看看这个流程吧!
④测序接头连接并进行系绳附着
⑤混入Nanopore缓冲液等进行ONT测序
图3 FMDV分型流程和所需设备
结果概览
最后生成了12193个序列文件,过滤后得到7372个。将reads按barcodes分类后得到的结果如下图,用BLAST搜索方法划分为FMDV的reads从14.3%到32.5%。将reads用BLAST比对到全FMDV基因组上进行分型得到的特异性reads为24.8%,而P2和P3区域分别为23.6%和21.4%。作为对照,使用MEGABLAST将reads比对到P1区域则得到了98.3%的最高特异性,结果见图4。
图4 离线BLASTs搜索的结果
传统的流程主要依赖Sanger或者Illumina测序,成本效益好,也能产生准确通量高的数据,就是两者都不能应用于室外,因为需要复杂的设备和耗时的流程,Illumina测序还需要数据分析的生物信息学背景。而本研究最大的亮点在于将血清型分型从传统实验室解放到了室外。上述实验到分析都是在可移动的箱型实验室完成,能实现快速分型的主要原因是Nanopore方法建库和测序耗时都很短,下游分析也更加易于操作。
参考文献
[1]Hansen S,Dill V,Shalaby M A, Serotyping of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using oxfordnanopore sequencing, Journalof Virological Methods, Volume 263, January2019, Pages 50-53
[2] DonàV, Perreten V,Comparative Genomics of the First and Complete Genome of “Actinobacillusporcitonsillarum” Supports the Novel Species Hypothe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omics,Volume2018, Article ID 5261719, 8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