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组·而论道”系列讲座(第十五期)将于北京时间7月16日星期三 20:00举办在线活动。希望组特邀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学院博雅博士后卢健森博士在线分享“基于单分子平台的scNanoHi-C2技术揭示胚胎生殖细胞染色质构象重编程机制”,希望组CEO汪德鹏主持。汤富酬教授于2009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Methods上报道了世界上首篇单细胞mRNA测序的文章,开启了单细胞组学时代(scRNA-seq);此后十余年间又相继开发多个单细胞相关创新技术,2020年推出的单细胞转录组三代测序创新技术(SCAN-seq),希望组有幸参与了该技术的研发工作。SCAN-seq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克服单细胞转录组二代测序方法的各种局限性,将单细胞组学测序从“二”时代推进到“三”时代。此后,汤富酬教授团队又陆陆续续推出scNanoATAC-seq、scNanoHi-C、scNanoSeq_CUT&Tag、NanoNOMe-seq、NanoATAC-seq2、scNanoHi-C2等基于三代单分子测序平台的单细胞组学创新技术。卢健森博士是scNanoHi-C2技术相关文章的第一作者,现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师从汤富酬教授,主要从事新型单细胞组学测序技术的开发以及利用单细胞多组学手段解析早期胚胎和生殖系发育的分子机制。本期讲座卢健森博士将分享单分子测序平台的单细胞三维基因组构象捕获技术(scNanoHi-C2)及其在早期胚胎生殖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应用,为感兴趣的听众提供单细胞水平研究高阶三维基因组结构的参考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