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组与科学大咖一同窥探鱼类进化秘密

2019年4月23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受邀作为主讲嘉宾参加未来组举办的大咖论坛。何舜平研究员以《低等脊椎动物基因组多样性与适应性进化——从深渊到高原,从化石记录到3维基因组》为题,分享了其课题组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学术成果。何舜平研究员精彩的演讲给未来组的小伙伴们带来了一场科学视野和思维方式的洗礼。

本次报告何舜平研究员主要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狮子鱼适应海斗深渊环境的科学秘密,未来组有幸承担了狮子鱼基因组三代测序工作。何舜平研究员从形态学、分子学和细胞学三个水平介绍了狮子鱼适应深渊恶劣环境的机制,本研究在分类学上厘清了其系统地位,首次在形态上发现了适应深渊的变化,利用三代测序获得的高质量狮子鱼参考基因组,揭示了其深渊适应的遗传基础。何舜平研究员还介绍了对鲤科鱼类、辐鳍鱼类以及青藏高原三种高原鱼类的相关研究成果。未来组的小伙伴们对何舜平研究员的研究表现了极大的兴趣,非常踊跃的参与了讨论与互动环节。

报告结束后,希望组CEO汪德鹏与何舜平研究员共同交流了高完整性和准确度的基因组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科学价值和意义。汪德鹏表示,未来组始终会以技术创新和窥探科学的秘密为己任,推动科学的边界向前发展。最后,此次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基于第三代测序技术的基因组de novo3.0可以对基因组中的重复序列、端粒以及着丝粒等复杂区域进行测序,显著增加了测序序列的完整性,结合光学图谱及Hi-C技术辅助组装,能够为物种的起源进化、性状特征等研究,提供参考序列级别的基因组。未来组自成立以来专注于第三代测序技术服务,有着丰富的动植物基因组de novo 3.0经验,未来组与何舜平研究员团队合作的关于深渊狮子鱼适应性机制的研究成果,4月15日在线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子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自然-生态与进化)。

何舜平研究员简介
何舜平,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鱼类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学科组责任研究员,湖北省暨武汉市动物学会理事长。研究方向为鱼类系统发育、鱼类比较基因组学和鱼类生物地理学,重点开展鲤科鱼类系统发育、辐鳍鱼类多组学水平的研究,青藏高原和深海,两个极端环境鱼类的基因组及其适应进化研究。先后主持和承担欧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家863项目和973专题。并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有关生命之树项目的资助开展鲤形目系统发育研究。

0 回复

发表评论

想参加讨论吗?
请尽情讨论吧!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