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组邀您共赏第一届亚洲演化生物学大会

第一届亚洲演化生物学大会(The 1st AsiaEvo Conference)将于2018年4月18-20日在中国深圳召开。这是首次在亚洲组织的以演化生物学为中心,辐射比较基因组学、发育生物学、古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等多个研究交叉领域的综合性学术会议。未来组将在会议上展示最新的三代测序技术(Oxford Nanopore和PacBio Sequel)及其应用成果,为组学领域研究提供新思路。

部分受邀演讲嘉宾

Jacobus J. Boomsma

哥本哈根社会演化中心(CSE)主任,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著名演化生物学家,在行为生态学,性选择和性别对抗,社会性昆虫,及共生生物演化等作出重要贡献。

Scott V. Edwards

哈佛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地球生命的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其课题组主要以鸟类为模型,研究物种形成、生物地理学、及基因组演化和适应过程的模式。

Jenny Graves

La Trobe大学教授,澳洲科学院院士。以澳洲特有的哺乳动物为研究对象揭示高度保守的遗传物质和演化过程,在哺乳动物基因组的构成与演化方面做出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工作。她曾因“人类Y染色体正在消失”的预测而著名。

Shigeru Kuratani

神户RIKEN研究院研究员,演化发育生物学家。其课题组以多种非模式生物为对象,研究咬颚,颈部,龟甲等脊椎动物形体构造的演化发育机制。

Randolph Nesse

演化医学的创始人之一,以演化生物学的观点解释、预防和治疗疾病。他的研究范围从神经内分泌反应到应激反应,以演化分析解释问题。致力于建立演化生物学作为医学和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基础科学。畅销书《我们为什么生病》的作者。

Naomi Pierce

现任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鳞翅目馆长。主要从事生态与物种演化相互作用的研究,并在使用分子进化史对生命的历史演变和生物地理分布进行比较研究。曾获得富布莱特奖学金,麦克阿瑟奖,是AAAS(美国科学促进会)和哈佛大学院士协会的成员和最高级成员。

Rasmus Nielsen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生物学教授。提出多种经典基因组数据统计和计算方法,是国际上最重要的群体遗传学专家之一。

徐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以来一直从事中生代恐龙化石和地层学研究,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发表60余篇论文,其中14篇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论文于英国《自然》杂志。

杨子恒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现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 RA Fisher统计遗传学讲座教授,RA Fisher计算生物学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分子演化、分子系统学、群体遗传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统计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用于分析分子水平上演化过程的统计模型和计算算法,对分子系统学的成熟作出重要贡献。他开发的PAML软件被广泛使用。

张亚平

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分子演化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已在SCI刊物发表论文二百多篇,先后获国际大奖“生物多样性领导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李文雄

美国科学与艺术研究院,美国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芝加哥大学演化生态学系James Watson终身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基因组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文雄教授撰写的分子演化教科书为全美经典演化教科书,其课题组在分子钟,基因重复,灵长类视觉基因,中性演化理论等各个方向有影响深远的贡献。

张建之

密歇根大学生态与演化学系终身教授。其研究团队在同源基因演化,分子适应,人类和灵长类演化的遗传基础以及脊椎动物感觉基因演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主要以出芽酵母以及其近缘物种为研究材料,对遗传系统中重要的功能和演化的经典现象背后的基因组模式和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曾任分子生物学与演化学会(Society for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主席。

罗哲西

芝加哥大学有机体生物学和解剖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早期哺乳动物的起源与演化,包括哺乳动物的起源、适应性和发展模式方面以及中生代哺乳动物主要类群的亲缘关系及它们的生态多样化方面

DNA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种的起源和进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获得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将会极大的延展研究者在研究对象的遗传多样性上的认识,进一步揭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未来组早于2016年创建了PacBio Sequel基因组学中心,并在2017年9月建成Oxford Nanopore测序中心,是亚洲第一个获得Nanopore官方资格认证的测序服务供应商。目前拥有PacBio Sequel、Oxford Nanopore、Bionano光学图谱及Hi-C染色体构象捕获等技术和平台,旨在为广大合作伙伴提供优质、快捷的基因组转录组测序组装分析服务,同时也为生物演化研究提供助力。

会议内容缤彩纷呈,更多详情请访问:http://asianevo.org/index.html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回复

发表评论

想参加讨论吗?
请尽情讨论吧!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